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英特尔代工ARM芯片:台积电与三星缘何紧张?

2016-08-24 11:4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卡普奇诺清除砖块 卡特里娜卡芙 卡缦圣茶 堪培拉的风88 康艺2800c 抗战之荡寇人生 靠近女县长 柯兰h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日前举行的英特尔IDF2016上,英特尔宣布与ARM达成了新的授权协议,英特尔工厂未来将生产ARM芯片。由于英特尔与ARM是直面的竞争对手,此举一出,立即在业内引发了强烈反响。那么为何英特尔要选择为对手代工芯片?英特尔进入ARM阵营的代工市场胜算几何?

提及芯片代工,根据近日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球前二十大半导体公司(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器件、传感器和分立器件)销售额排名,台积电仅凭移动芯片的代工业务今年上半年就获得了130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英特尔和三星还有自己的芯片销售业务),二季度环比增长11%。由此可见芯片代工(主要移动芯片)市场的庞大。

相比之下,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市场一直是英特尔渴望进入的市场,无奈的是,由于天生架构上(ARM与x86)的差异、合作伙伴的惯性选择及ARM独特的商业模式等因素,导致其在移动市场始终难有斩获,并为此付出了百亿美元的代价。据统计,目前英特尔芯片在移动市场的整体份额仅占1%左右,这也导致了今年英特尔停止了某些移动芯片的升级和更新(例如Sofia系列),而此举被外界解读为英特尔将退出移动芯片市场的争夺。虽然以自己的x86架构进军移动市场失利,面对移动市场,尤其是上述移动芯片代工市场的空间,英特尔依然可以凭借自己芯片制造上的优势“曲线”进入移动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在移动芯片市场进展不利(赔本还不赚吆喝)和传统PC市场的持续低迷,从经济性考虑,英特尔已经刻意减缓了其在芯片产业的创新速度。例如英特尔最新新10-K文件显示,其将放弃之前在芯片产业创新两步走的“钟摆模式”(Tick-Tock),改为制程(Process)、架构(Architecture)、优化(Optimization)三步,这意味着代表芯片创新重要指标的制程更新周期从两年变为三年。而创新周期的延长对于英特尔来说将是致命的。毕竟ARM阵营(包括ARM及以台积电、三星为代表的代工企业)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其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而此时英特尔再刻意减缓创新的速度,这“一快一减”的叠加,有可能在未来真的让英特尔失去引领芯片产业创新的地位。至此,英特尔为ARM代工芯片的价值已然清晰,除了“曲线”进入移动市场,最关键的是,削弱因为经济性考量而导致的创新速度延缓的负面影响。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英特尔此时进入ARM阵营的代工业务有多大的胜算?

业内人士知道,制程是衡量芯片和芯片代工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为此,ARM阵营主要两大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和三星打得不亦乐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针对iPhone6采用A9芯片代工的台积电16纳米与三星14纳米之争。随着英特尔的进入,未来芯片代工市场将主要是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的对决。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英特尔目前的主流制程是14纳米。看来英特尔与台积电和三星应该是旗鼓相当,但事实似乎远没有表面数字看起来那么简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自芯片产业两三年前导入全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时,擅长营销的三星就开始玩起了“制程数字”的游戏。例如台积电目前主流采用FinFET的16纳米工艺,原本称为20纳米FinFET。因为该工艺的电晶体最小线宽(half-pitch)与量产的前一代20纳米传统电晶体工艺差不多,只是换上全新的FinFET电晶体而已。但同样的工艺,三星已抢先命名为14纳米。如果台积电依然称为20纳米,从营销的角度肯定对自己不利,所以台积电不久后便命名为16纳米。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三星的制程称为17纳米、台积电则为19纳米,才符合技术上制程的定义,也更符合芯片的实际表现。也就是说从目前看,三星的14纳米、台积电的16纳米与英特尔的14纳米相比,实际上要落后约一到半个制程节点。而基于上述的“制程数字”游戏,未来所谓台积电领先于英特尔的10纳米制程工艺的7纳米制程工艺,充其量也就是与英特尔打个平手。所以,此时英特尔进入ARM阵营的芯片代工市场,在技术上实际上是具备领先优势的,这一点势必要澄清外界因为“制程数字”游戏而导致的认为英特尔落后的误区,也是为何台积电和三星应该感到紧张(借此抢夺苹果、高通等的订单)的根本原因。

通信世界网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