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良品铺子:传统企业如何嫁接互联网基因?
随着电商订单逐年增加,线上线下独立运营物流的方式也逐渐暴露出弊端:电商爆仓,门店仓预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由于两仓的信息系统互不兼容,门店仓和电商仓无法跨仓使用,只能通过手工管理进行协调。
2015年8月,系统第一期上线之后,零售平台的订单处理能力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前的系统一天连10万订单都处理不了,而2015年“双11”订单达到了132万单,“双12”线上线下的订单也超过了100万单。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平台完全接受住了考验。
现在良品铺子每年做产品规划时,还会参考多维度的市场洞察。比如消费者洞察,由规划人员召集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讨论、填写问卷调查、到门店进行考察等;或者是销售数据,通过门店和电商平台的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决定哪些产品是开发的机会。
不过,在揭晓峰看来,电商平台只是提供了交易的场景,本身并不具备为顾客服务的能力。这时就需要连入内容,以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增加用户黏性。今年3月新成立的社交电商事业部,就承担起了内容制作的职能。
“全渠道”之路
社交电商事业部总监段文向《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还原了良品铺子进军内容生产的初衷。微信和微博对于一家企业的作用无非是互动营销,获取免费的流量以最大程度地促进销售。良品铺子最初也是这个思路,将社交平台定位成了销售渠道。
通常而言, 实体零售做电商通常难以有显著成效,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处理不好 实体和电商两块业务的利益关系。 良品铺子靠什么走到了今天?
物流是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刘玲就先从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的角度切入。她发现,员工的核心诉求无非是加班更少、赚得更多。按说,这样的诉求放到哪个行业都能完全套用,但刘玲没有简单粗暴地忽视,而是找到了导致加班多的根本原因——拣货出库的差错率高,需要不断地返工纠正错误。
良品铺子供应链副总裁许光告诉记者,这个任务看似轻松,但是却能决定一款产品能否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通常来说,一款产品需要经过15人的试吃,分数达到80分以上才算通过。
针对这种情况,良品铺子对线上线下商品的包装和形态做了区分,仓库也随之各自独立。2013年,独立的电商物流部门成立,并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仓。截至目前,良品铺子在临安、北京、广州、成都、西安和沈阳等地均设有分仓,50%的订单能实现次日达,85%的订单可实现隔日达。
这种未经验证过的可能性,揭示了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供应链所面临的的挑战——消费者早已发生了变化,供应链却止步不前。许光认为,传统公司倾向于从架构和功能上去设计供应链,这样的供应链很容易变成机械运作、唯KPI至上,完全无法满足公司和消费者的需求。
去年,良品铺子在微信等社交渠道发放了大量的红包和优惠券。由于良品铺子的商品平时不打折,这些优惠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最初3个月里,社交端的流量一度暴涨。然而随着时间的进展,暴涨的现象也如潮水般退去。
早年在科龙电器工作过的杨银芬,对渠道的变化格外敏感,曾眼见着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式微,而京东却凭借着在网上出售3C产品崛起。因此,当门店员工向杨银芬抱怨电商抢了店里的市场份额时,他总会举出电器行业的例子告诫大家:自己人不去抢,其他人一样也会抢走你的市场。他心里很清楚,渠道在变迁,要做这个行业的领导品牌,光靠开店是成不了事的。“只有线上线下都做到了第一,你才是真正的第一品牌。”
8月底,“2016中国零售创新峰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湖北省政府、商务厅、省委办公厅等政界的代表人士悉数到场,零售企业的老板们也从全国各地赶来参会取经。按照约定俗成的着装礼仪,夏季出席这种会议,衬衫西裤是常规着装,POLO衫已经是休闲风格的底线。
在公司未来的设想里,良品铺子绝不仅仅是一个零食品牌和渠道,还要成为高品质零食消费的流量入口。杨银芬介绍说,每天门店成交20万单,按照1/3的转化率,进入门店的访客至少有60万人。每天发出20万个纸袋,至少能影响200万人。2000家门店放置的屏幕还可以做内容的推送。
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传统零售做电商,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即便是去年“双11”男女服饰销售双料冠军、经常被当作实体店触网成功案例的优衣库,线上业务的占比也仅仅停留在个位数。
与大多数传统企业一样,最初,良品铺子只是将电商作为新的销售渠道,但很快杨银芬就意识到,电商的价值在于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自己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得以迅速提升。电商的第一战略定位,应该是打品牌而非促销售。
段文回到武汉后,立刻启动了总编辑的招聘计划,很快,他从当地广播电台和美食杂志挖来了4名资深媒体人,分别负责良品铺子的4档视频节目。经过专业内容制作者的打磨,良品铺子微信的点击率和粉丝数量一路攀升。今年6月时,“良品铺子”“良品铺子美食旅行”和“良品铺子美食”3个公众号的粉丝总数只有380万左右。到8月底,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1000万。与此同时,良品铺子微信商城的月销售额也以同比超过100%的速度增长着。
但会议的主办方之一湖北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总裁杨银芬出场时,却弄了一身典型互联网企业风格的行头——一件胸前印着彩色抽象图案的黑T恤,一条卡其色休闲裤,一双休闲皮鞋。
据负责全渠道项目的信息技术副总裁徐明透露,全渠道系统上线时,整合了良品铺子旗下9家公司的业务,并在2000家门店间进行切换。曾经在唯品会、苏宁易购担任过CTO的徐明感叹,良品铺子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在其他项目上还没有遇到过同类型的。
尽管有“先烈”在前,良品铺子还是决定自己趟一条全渠道的道路出来。在杨银芬看来,良品铺子在全渠道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调研发现,零食已经成为刚需性的高频消费品类,完全契合“随时、随地、随意购买”的全渠道特征。而这些年公司积累了大量会员资产,电商平台、微信、门店的会员数量均达到了千万级,如果不打通,数量再多也无法充分挖掘会员资产。
线上线下布局也导致良品铺子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线极为庞杂——线下门店超过2000家,线上入驻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本地外卖平台以及自营的网络店铺达到了39个,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全线的SKU有1400多个,其中包括800多个线下产品和500多个线上产品。每年都要开发近300个新产品,淘汰和调整500个老产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正式而隆重的会议。
杨银芬坦言,良品铺子做电商纯粹是“被外界环境刺激到了”。2012年下半年,他从人力资源部和市场部各找来一人,搭成最初的团队,进驻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开始试水电商业务。电商对销售的拉动立竿见影,上线差不多三四个月,良品铺子就卖了1200万元的商品。
这些年,良品铺子线上和线下的物流仓储从合到分,现在又要面临如何打通的问题了。2015年,整个电商平台从前台到中台,再到后台,系统全部换成了SAP。今年6月,SAP二期系统上线,首先实现了线上线下同仓同库存,一套系统既可以识别门店货品,也能识别电商货品。另外,线上线下作业的流程基本上达到一致性,设备、人员和管理流程可以共用。
考虑到变现的问题,良品铺子决定打造美食、旅行和健康养生相关的内容,用来更好地盘活会员资产。但从销售老本行转到并不擅长的内容生产,谈何容易。从今年3月确立内容战略,一直到6月份都没有找到感觉。
商品规划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供应链“领头羊”许光的办公室也因此设在了商品部的尽头处,方便与团队随时沟通。2015年4月加入良品铺子前,许光曾在宝洁效力了11年。在他眼里,良品铺子供应链的复杂程度远超一般消费类企业。
这种“特权”很快引来总部员工的醋意,有人提出来也想晚点上班。杨银芬给他们分析:实体零售是一个非常严密的链条,门店9:00开门营业,总部办公室要解决门店前一天遗留的问题,肯定要比门店早一步就位。但电商就不一样了,技术手段和运营方式都是另外一套思路,面对的竞争和态势也不一样,“跟门店用同一种方法肯定要死”。
“太突然了,但是后来想了想,让我做物流还是挺有道理的。”刘玲分析说,自己曾在门店分公司做过总经理,了解门店的销售规律,知道物流的痛点是什么。同时在电商公司做人力资源,梳理了电商的流程和制度,深知物流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显然,我们不能再将良品铺子简单地归到传统企业的范畴里。尽管这家企业的2000多家门店集中分布在中部的5个省份,但是通过互联网,良品铺子已经成为一家知名全国的零食品牌。
“也就是说,为了销售而进行持续的促销沟通,对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段文说。
不过,这身略显另类的着装并非杨银芬的个性使然。8年前,他从科龙电器大区总经理的位置上辞职,加入成立刚刚两周年的休闲食品企业良品铺子。职业生涯里几乎每天都要与传统行业的人打交道,严谨的行事风格早已渗透到骨子里。但杨银芬说,一个做互联网的朋友说的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凡是穿西装的,电商都做不起来。”
根据多年的销售数据,在线下,良品铺子的品牌影响力集中在门店覆盖区域,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等地。而在线上,品牌影响力排名第一的是没有门店的广东省,江西、河南反而没有进入前五。
事实上,为了让良品铺子的电商公司迅速成为一家彻底的互联网公司,杨银芬一度到了“迷信”的地步。电商启动之前,良品铺子花了大概200万元给所有员工订做了工服,包括西装、衬衣和领带在内。然而工装到位后,互联网圈的朋友告诉杨银芬:“凡是穿西装的,电商都做不起来。”
本刊记者|娄月 编辑|胡刘继
通常而言,实体零售做电商通常难以有显著成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处理不好实体和电商两块业务的利益关系,经常出现线上线下左右手互搏的情况。那么,良品铺子靠什么走到了今天?
今年,良品铺子将社交电商的重点转移到内容生产上,6月以来制作的多支美食视频,播放量屡次冲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8月28日,公司十周年庆典这一天,良品铺子微信公众号攀升至新榜企业号第一名,粉丝数量也突破了一千万。
今年堪称“零食经济”的集中爆发年,红枣品牌好想你并购百草味,上海起家的零食连锁来伊份成功登陆上交所,获得4轮融资的互联网零售品牌三只松鼠也在筹备上市。这些企业中,良品铺子并不是起步最早的,但年销售额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也是唯一一家线上线下都做到一定规模的零食品牌。
“我纳闷极了。但他说,电商讲究的是快速变化,一旦你穿上西装,一板一眼的感觉就来了,制度化、模式化和刻板化的思维模式,也会不自觉地代入到工作中。”听完这番话,杨银芬如醍醐灌顶,立刻撤回了要求团队必须穿工装的决定。
而作为供应链的下游,良品铺子的物流体系同样因互联网而多次调整和颠覆。
据杨银芬透露,除了更容易被外界关注到的电商成绩,在零售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良品铺子的线下门店单店盈利仍能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上升。
揭晓峰是这些年良品铺子引进的电商人才之一,2014年进入公司之前,他是一位生鲜电商的创业者,也从事过传统零售。他记得,过去零售业强调的是标准化和规范性,“鞠躬怎么鞠,货物怎么理,一天做八遍,讲求熟能生巧”。等到做电商了,才发现这一行强调的是如何抓住顾客的心。
从2014年起,良品铺子与企业咨询服务公司IBM及ERP软件供应商SAP合作,先后投资过亿元,构建全渠道零售平台体系,覆盖订单中心、库存中心、促销和价格中心,同时建立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等。
深入根基的改变
4年前,良品铺子还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实体零售企业。在日常管理经营之外,杨银芬的工作重心是研究产品的竞争力。他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即使在创业初期,良品铺子也从未在批发市场进过一分钱的货,所有的产品都是与上游的OEM工厂一起开发、制定标准。在良品铺子随手拿起的任何一款产品,背后都有详尽的感官标准和理化标准。2012年前后,良品铺子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在全渠道的开拓上,良品铺子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之前尝试过的企业均以失败告终。揭晓峰表示,全渠道的难点在于,国内外在全渠道的技术应用上,完全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完整借鉴。
“比如开发一款坚果产品,我们会对消费者的需求和用户场景进行分类。”许光进一步解释说,坚果的消费场景有4类,第一类纯粹是用来解馋和打发时间;第二类是充饥;第三类希望靠坚果补充营养;第四类逢年过节需要囤货送礼。当确定消费需求或场景后,再来看用什么样的产品可以满足需求。
揭晓峰在负责平台事业部之前,一直在良品铺子研究全渠道战略。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使消费场景多元化、消费时间碎片化、消费空间漂移化。
截至目前,良品铺子已经在16个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设了线上店铺,这些店铺均由平台事业部负责运营。这个团队有3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周岁,70后的数量不超过10个,自称“大叔”的平台事业部总裁揭晓峰就是其中一位。
嫁接互联网基因
据门店事业部总裁莫俊介绍,每开发一个新市场,常规的做法是先盘点出全国的重点城市,再由商品部调研当地的口味特点,最后是品牌营销造势。现在又加上了全渠道数据的先行分析,莫俊总结为“海陆空”打市场。
过去,良品铺子的门店在为电商导流、吸纳粉丝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在全渠道系统的支持下,线上开始反哺线下。
现在看来,良品铺子的“触网”像极了树木嫁接的过程。作为一家传统企业,良品铺子若想具备互联网基因,必须愿意切开枝干、露出伤口,接受异体。而一旦伤口愈合,新形成的生命体又会进一步反作用于机体组织,促使根基发生变化。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