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互联网公益众筹中,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2016-12-05 11:57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加运美快递单号查询 卫青字 瘟血巨魔 文涛拍案为什么停播 问答无用 沙织 问答无用沙织 翁婿醉酒 我的痴儿夫君 我的老婆是警察局长 我家狐狸狗

  很多人因为此事觉得受了骗,寒了心,甚至开始质疑互联网公益。但其实,仔细看罗一笑事件,这次并非是一次常规的互联网公益行为,也并非是在专业的第三方平台上进行的合法募捐。

  所以,很显然,如果罗尔在正规网络公益平台上发起求助,平台以及相关机构都会对项目进行审核。像罗尔这种名下有三套房产及车辆的情况下,会对罗尔的承担能力进行评估,平台极有可能拒绝此项目求助申请,或降低筹款目标,也就能直接避免后续的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在诈骗与网络营销泛滥的今天,对于网络筹款的监管与执法应该从严,而不是放任各种擦边球,否则,今天有一个擦边球出现,明天也会随之衍生出好多个。

  确实,中国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有个别行走在慈善‘边缘’的机构打着‘慈善’的名头捞钱,这种行为很恶劣。但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机构,想要帮助那些渴望获得帮助的人筹得善款,能够让他们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文/江湖老刘

  针对此次事件,笔者想说,假如罗一笑事件伤害了你,也不要让爱心变冷,因为还有很多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值得你伸出双手。最后,祝罗一笑小朋友能够平安康复。

  罗父在近日接受采访表示,孩子生病为真,家里有三套房也是真的,此次网络筹款一方面可以为孩子看病筹集医药费,又可以让朋友的营销公司通过网友转发文章来吸粉,没想到事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境地,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表歉意。

  小铜人公司“转发1次微信文章,公司即捐款1元钱,上限50万元”的机制,从法律性质上看属于“附条件的赠与行为”,法律上并未禁止,但利用这一事件形成事实上的“涨粉”,的确有营销之嫌。至于微信文章的“打赏”,是否属于事实上的“募捐行为”,在现行法律中还比较模糊,不能直接认定这是募捐,毕竟很多“打赏者”确实是因为文章而打赏的。此次罗一笑事件,没有中间第三方平台实行监督和监管,与真正互联网公益项目募捐之间确实有很大差别的。

  的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公益募捐的组织和个人不断增多,相比传统的募捐方式,互联网+慈善的众筹方式更便捷、更快速、覆盖面更广。但从运行来看,信息不对称、难以辨别真伪等问题导致大量虚假失真,甚至诈骗信息混杂其中。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