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省环保厅制定

2016-12-22 12:3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sqte-021 娄艺潇和陈好 卢晓鸿 鹿港制造 鹿山大院 吕程的修真秘籍 吕侃近况 乱云飞渡 艳姨 萝莉公爵的异界之旅

  (四)“互联网+”环境应急管理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互联网+环境保护”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和专业人才,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解决“互联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与国土、工信、科技、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厅局间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跨领域、跨行业的各类问题,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以卫星遥感为主要手段,将全省划分为72个行政板块,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同时多部门联合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针对大气、水、土壤等重要生态要素,充分利用多维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地图等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大气监测点位覆盖市县两级,实现每个县不少于一个自动监测站点。水的监测点位实现三覆盖,即水质自动监测点位覆盖到所有的省界市界断面,水系监测点位覆盖到河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水质行政监管点位覆盖至所有的县。土壤监测点位以耕地为主、兼顾林地、增设源地,全省耕地实现8Km×8 Km布点,林地不少于32Km×32Km布点,建立油田、化工、火电等污染源周边土壤例行监测。各地市全面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监测覆盖地表水、空气、土壤、饮用水源地、生物等要素,地表水监测覆盖全省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及重点湖泊、水库,辐射空气监测自动站、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覆盖全省13个地级城市。

时间: 2016-12-15 08:39:23 来源: 省环保厅

  (三)“互联网+”环境管理服务

  5、建设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黑龙江省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等产生、贮存、交易、运输、收集、利用、处置行为的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实现危险废物的标签化管理、电子联单管理等,实现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产生源和排放信息的动态统计,为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可溯源化提供技术保障,促使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由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向现代化智能管理方式进行转变,实现对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现代化、智能化管理。

  7、改进环境信息发布手段。基于环境监管综合信息平台,采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方式,实现信息公开及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

  (一)“互联网+”环境动态监测

  10、建设水源地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建设水源地数据库为基础,根据日常管理及应急管理需求,建立面向各级领导、水源环境保护业务人员、社会公众的水源地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水源环境管理效率、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

  四、保障支撑

首页> 专题专栏>其他专题>专题新闻

  13、建立环境风险应急平台。建设全省数字化应急专家库建设和应急专家调度系统、全省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库调度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重点风险防范企业实现全面查询、快速响应、实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实现突发事件的相互协同、有序应对。

省环保厅制定省“互联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修订稿)

  6、搭建环境监管决策“一张图”。引入先进的模型和技术,对重点流域和湖泊、自然保护区、重点城市、重点企业实行高精度监管。建设全省范围的基础空间数据,对环保业务的全面梳理,实现环境GIS空间信息共享服务与环境业务共享,通过“以业务带图,以图服务于业务”的模式为环保信息化提供高效、便捷、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支持。采取环境监管、决策指挥、移动执法“一张图”管理,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环境安全监管,提升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水平。

  三、重点行动

  为了推动互联网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陆昊省长在全省“互联网+”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模式,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活力环保、法治环保,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8、促进环境数据共享。据环境管理的新需求及物联网建设内容,实施数据中心二期建设,实时更新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完善面向用户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扩充基础数据库,增加企业环境信用数据库、环境质量动态监测数据库、“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库、生态红线空间数据库,整合机动车环保检验、移动执法、风险源数据库等内容,采用统一接入渠道、统一共享策略、统一运行管理的策略,根据各部门信息交换目录和共享信息的频率,确定下载、推送、调用服务和数据库开放接口等信息共享的方式,为生态环境保护各部门、社会公众之间实现信息传输交换、共享和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共享服务平台。

  2、强化重点企业监管。对纳入年度重点监控污染源企业名单的企业,全部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健全自动监控核心参数监控及污染物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等,确保自动监控数据真实、准确。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风险源信息采集,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控因子。在原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二期建设,完善移动执法系统的功能体系,实现剩余的九个地市及全部一百二十八个区县全省移动执法的全覆盖。

  4、建设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进一步整合现行各项管理制度,优化行政许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从而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三)坚持统筹推进。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环境保护”,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拓展,借鉴“互联网+”融合应用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互联网+环境保护”行动落实方案,合理定位,科学组织实施,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 蛮便宜
  • 抠门网
  •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