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

2014-08-22 12:5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引领洪荒 乌龙词典答题器 mail.csst.com 查禾多 致命邂逅片尾曲 梧州漫联 八五创优影视璀璨人生 欢乐中国行魅力神木 岩佐真悠子qvod 热血无赖 gt550m 战术家萨赫特 集合虔诚者 csolm60 杨光的快乐生活何燕 畏光 水泡 罕见病 彭丹门照艳全集


        三星表示Galaxy Gear的用户可以使用自主开发的Tizen操作系统了,三星为了从谷歌Android手中抢夺用户,更好地控制未来智能手表市场,此举显得十分必要。此外,通过提供向更多的Galaxy Gear用户提供Tizen系统,三星可以为Tizen创造更多的用户,以进一步吸引开发者拿出更多的Tizen应用程序。

今早的可穿戴新闻就到这里了,如果各位看官对小编有什么建议,请尽情在评论区提出。安珀网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可穿戴设备新闻,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安珀网。

三菱重工在7月17日召开的卫星发射服务媒体说明会上表示他们计划在火箭的开发中使用3D打印技术,3D打印零部件的技术有助于成本的降低。



据悉,微软这项专利于2014年1月提交申请,最近才被公开,不知道微软是否会加快这个项目的开发进度并将其推向市场,还是继续把它留在微软研究院中进一步研发,甚至会干脆取消。


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1.jpg

增强现实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热门的概念,而微软的最新专利显示该公司也正在研发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眼镜。再加上今年年初微软斥资1.5亿美元收购了Osterhout设计集团的可穿戴设备相关81项专利以及技术资产,基本可以肯定微软有意进军可穿戴市场。


微软研发增强现实眼镜 可跟踪眼球活动

   据二村介绍,日本大型火箭的基础技术是在开发“H-II”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但是,开发出H-II之后,三菱重工就再也没有机会从概念设计开始负责大型火箭的开发工作,因此,该公司在技术传承方面感到了危机。曾参与H-II概念设计的技术人员目前最年轻的也已经54岁,很快就要从管理职位上退休了,因此现在是刚刚来得及直接向年轻人传授技术的时机。

这一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缝交织在一起。比如它能在营造出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将现实世界中的障碍物也投射进去,这样用户就能在家戴着智能眼镜畅玩虚拟游戏的同时又能避免碰到家中的家具等“障碍”物。

      三星表示,切换到Tizen操作系统,可以为Galaxy Gear用户提供约140款应用程序 - 几乎是之前Android操作系统的两倍还多,另外,在Tizen操作系统当中,Galaxy Gear用户还可以自定义字体,壁纸和主屏幕图标等等,还能在Galaxy Gear当中存储音乐,通过蓝牙耳机进行播放。



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专利描述文件来看,这项新专利名为“基于行为的可穿戴视觉系统”,它在智能眼镜上实现对增强现实技术的深化,不仅能辨识出真实世界的物体,还能对移动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计算与预判,比如识别出汽车并计算出它们的行驶方向,进而将之投影到可穿戴设备的屏幕上提醒用户潜在的危险或障碍。

      三星在Galaxy Gear之后,今年推出了采用Tizen操作系统的Gear2和Gear2 Neo智能手表。

mitsubishi-heavy-industries-rocket-part-


      在说明会上,三菱重工还提到了火箭开发中的技术传承。该公司表示,负责新型主力火箭的开发,让该公司获得了难得的技术传承的机会。二村表示,“如果新型主力火箭的开发再推迟一年,就可能陷入没有经验丰富的人来传承技术的情况”。

新的一天到来,安珀网为您带来最新的可穿戴设备资讯,让您在上班的途中即可掌握可穿戴设备的业界资讯。

微软正在研发增强现实眼镜 可自动识别物体



二村表示:“幸亏新型主力火箭的开发已开始,我们才获得了在进行概念讨论的过程中教授年轻技术人员‘Know-why’的机会,比如为何要采用这种设计,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规格等。能够在公司内部直接进行技术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软正在研发增强现实眼镜 可自动识别物体

三星Galaxy Gear可用Tizen系统

微软正在研发增强现实眼镜 可自动识别物体

      关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在2020年试发射的“新型主力火箭”,三菱重工已被选为火箭研发以及利用该火箭提供发射运输服务的民间伙伴(总承包商)。新型主力火箭的重要课题是降低成本,因此该公司对3D打印机十分关注,目前已开始进行相关基础研究,打算利用3D打印机制造金属部件。但该公司国防与航天领域航天业务部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二村幸基表示,“火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成型方面还存在困难。首先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研究”。

三菱重工计划3D打印火箭零部件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