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湖南“两型社会”的绿色攻坚战

2014-12-31 14:22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偷渡女人河txt下载 柳公子失忆记 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 78439小游戏娜米 switchermod怎么用 爱情蹦极跳 男女蒲点 moebius百度影音 朱茵合成图 丹61库珀 初恋之青涩回忆 暮色堂 seqingwuyutian

  知易行难的绿色转身

  湘江之畔的株洲清水塘,曾是国家“一五”、“二五”重点布局建设的重化工业区。两型建设让株洲这座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蝶变为生态宜居型城市,“黑乎乎、灰蒙蒙”变成了“绿油油、水灵灵”。

  清洁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美丽湖南的源动力。

  应用中联重科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等技术,长沙率先建成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375吨项目工程,基本覆盖全市大中型餐饮单位,让民众无忧“地沟油”。

  “雾霾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常态,用更少的资源能源,实现总量更多、质量更好的GDP。”张文雄说。

  实现如此美好蓝图,虽还任重道远,但湖南省省长杜家毫目标笃定:必须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抓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那就是水更清、山更绿、气更净!

  而湘江沿岸的污染企业何止竹埠港一处?个别地方领导仍然存在更关心税收不很关心环境的现象。

  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毕竟是一件开创性的事业,它能不能最终成功并为其他地方提供成功的经验与实践模式,既取决于能否率先实现低碳化发展的转型,也取决于执政者的智慧与勇气。

  中新网长沙12月31日电 题:湖南“两型社会”的绿色攻坚战

  目前,湖南省规划清洁低碳技术重点项目800多个,总投资800多亿元。光伏发电、纯电动公交、绿色建筑、废旧家具循环利用……这些清洁低碳技术将逐步推广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湖南真正步入绿色“两型”时代。

  但不管多难,这里的所有化工企业不仅全部关停了,而且用时不到两年。

  家住株洲天元区海创明珠花园的柴卉,拥有可观的退休收入却坚持过着有些吝啬的“两型”生活:平时不用的广告宣传海报,折成盒子用来装生活垃圾;洗衣服剩下的水用来拖地;冬天时,浴室和厨房龙头下放个水桶,用来盛放先期放出的冷水。

  “我们这一代不能干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事来谋求发展!”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他多次强调,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湖南百姓用的电大部分来自光伏发电,奔驰在马路上的汽车全部用上了新能源,“母亲河”湘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莱茵河”……

  与此同时,湖南的传统产业格局正悄然裂变,湖南经济正加速绿色转型。

  ---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问责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度,为干部任用考核增加环境“紧箍咒”。今年来,株洲炎陵县两工厂长期排污,致使附近高速公路收费站员工戴防毒面具工作。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问责程序,摘掉了环保局长的“乌纱帽”。

  先行先试、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不仅自然成为国家赋予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使命的题中之义,亦是湖南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转型赶超的历史机遇。

  创新联动的绿色新政

  为不负厚望,几年来,湖南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尝试以低碳经济为支点,努力践行“绿色新政”,展开了前无古人、让人感怀的绿色攻坚战。

  ---率先实施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将现有GDP核算融入资源、环境因素,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同时予以综合考评,对各市(州)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指数进行量化排名并公布。刮骨疗伤的湘潭竹埠港工业区28家企业关停后,所在行政区岳塘区一年GDP锐减三分之一。为了让其“轻装”转型,湘潭市政府决定暂不考核其GDP和税收,给绿色GDP“让道”。

  2013年,湖南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2年下降1.13%、2.25%、0.57%、3.14%。2013年湘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全省工业废水中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因子排放较2007年削减了52.02%。大气环境质量重金属达标率由86.3%提高到95.3%。

  “两型”倡导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民众生活更绿色。

  曾几何时,湖南人以“有色金属之乡”、天下粮仓和最大生猪出产省自豪。而伴随这种重化工业和粮猪型农业而来的,是污染严重的历史“欠债”。

  湘潭锅炉有限公司、九华纸业是国家级湘潭经开区引进的第一批入园企业,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它们属于不符合“两型”发展的产业,被要求关闭、整改。“GDP的增长绝对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喻湘态度鲜明。

  在长株潭的各个主要街道,均设置有PM2.5的实时监测设备,并及时将数据传送至湖南省环保厅的数据平台。每月初,这些被老百姓关注的环境数据会及时汇总公布在主要媒体。

  缺煤少电、无油无气的能源瓶颈则长期制约着湖南经济的发展。随着能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高能耗到低碳化,怎么转、怎么变?湖南的第一手棋,是用体制机制创新来倒逼其转变。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两型工业准入、排污权交易、农村环境整治、绿色公交……八大类制度创新、106项原创性改革,湖南两型社会构建的绿色行政体制对粗放型发展方式亮起了“红灯”,为集约、低碳型发展方式大开“绿灯”。

  绿色湖南的“两型”时代

  ---运用市场杠杆,严格产业把关,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同价”与“差价”互补的两型政策,让保护生态成为地方发展新风向标。统计数据显示,湖南近年先后否决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500多个;通过水电价格倒逼机制使666家实行差别电价的高能耗产业企业中的654家实现了关停并转或通过改造达到能耗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行统一燃煤发电组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用“谁耗能高成本更高”的政策来推动节煤。

  沿湘江东岸狭长分布的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区域面积约1.74平方公里。这里曾是湖南乃至全国最具活力的化工生产片区,也是所在区域发展的经济命脉。长期的化工生产,严重污染了湘江、土壤和地下水,附近居民生活受扰、健康状况堪忧。

  “利用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废水回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介绍,这一技术为破解湘江重金属污染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甩掉数十年的历史包袱,放弃GDP至上的政绩观,触碰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身,谈何容易!

  实现低碳化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湖南的回答是: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坚定的政府意愿。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

Copyright © 2002-201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