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ICT驱动金融创新
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改革,其业务的运行以及创新对于IT基础架构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两者的关系也从支撑走向融合。
针对金融业务以及相应渠道的融合,中国农业银行对可能给基础架构带来的风险和冲击进行了充分的预判,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围绕业务整合与渠道整合的融合化方向开展,并首先对生产网和办公网进行了融合。其次,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农业银行构建了服务域、用户域和通道域。服务域是对服务资源进行网络、服务提供的融合,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进行虚拟化,未来或许会采用SDN技术,通过统一的平台和界面对基础架构进行统一配置,满足业务快速上线的需求。用户域是进行客户端虚拟化,如桌面云将客户端的使用、安全和服务等进行集中管控。通道域部署流量工程和安全防护措施,既实现关键业务的有效传输,还确保经营管理的批量性数据不丢失。
景文
毋庸置疑,在银行的服务模式从产品导向朝客户导向转移的方向下,未来商业银行的网络将向全渠道、弹性化、高可控、高安全、互联网化、智能的金融网络方向发展。
华为主张的全渠道银行对银行渠道服务做了大胆而又现实的构想,通过创新ICT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可以实现金融业务的远程“面对面”服务、移动上门服务、消费行为预测等,使金融服务从柜台走向客厅、办公室以及智能手机终端,而后台的视频协作、移动化、大数据、敏捷网络以及云数据中心等技术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安全不容忽视
中国农业银行网络管理处处长乐嘉伟指出,以农行为例,网络建设一方面依赖于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业务创新,这为网络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业务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促进业务创新的良性循环。
金融也要好玩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主推的全渠道银行解决方案无疑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而在ICT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新旧行业正在从销售商品、货物和服务转变为销售体验。今天的ICT系统,由过去的支撑系统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
(责任编辑:HN026)
由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渠道脱媒、资金脱媒、信息和客户关系脱媒,不断蚕食着商业银行传统的结算业务,引发越来越多的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渠道(网点、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作为银行接触客户的触角,是维持客户关系和提供最终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对客户体验和忠诚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渠道建设因此成为零售银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半个世纪前,计算机应用到金融系统,改变了银行手工记账模式,带来了一场金融变革。今天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等ICT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将给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全渠道银行则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必然趋势。”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邬敏炜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乐嘉伟坦言:“通过农行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客户离行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很多客户一年都不一定能去银行几次,那如何让这些客户了解我们的产品呢?这就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富媒体)方式,将金融产品传导到客户。例如对网上银行、视频银行、社交圈子、微信银行等等一系列可用的渠道进行整合,根据客户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渠道推送信息。”
金融行业眼中的ICT
据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GCI)显示,金融行业是联接指数调研总分最高的行业,71%的金融企业表示未来两年ICT投资增长将超过5%。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互联网对金融业GDP增长的贡献度为10%到25%。
邬敏炜认为:“这对客户的友好性相较于传统业务,是非常大的提升。客户自身既是银行服务的使用者,又可以有效监控银行业务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成本下降、客户的体验提升,这给银行带来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然而,ICT技术在为金融业的运营管理和客户服务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考验,比如客户与银行等企业的关系似乎变得异常脆弱;大量金融业务迁移到互联网之后,交易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更加复杂;成本利润压力持续增长等。
德勤咨询金融高级分析师阎光在主题发言中谈道:“互联网金融要在营销、用户体验上有进一步创新,平台也要跟上。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现在是以客户为中心。对银行家来说,提升银行运营效率,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从而为其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商业银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最佳例证。”
邬敏炜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金融也要变得好玩,支付宝、财付通在日常的支付领域做出了很多突破和创新,把支付手段都渗透到日常生活里,给大家带来了方便,金融本来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未来我们也会积极借鉴和学习新的支付理念和技术,打造和完善上海银行的支付体系,把金融服务更便捷地推给大家。”
同时他指出,现在很多银行在推广社区银行和家庭金融业务。在做家庭金融业务时,客户如果对某款金融产品感兴趣,想要马上签约,这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若能使用移动客户端实现,就给客户带来非常好的体验。传统银行是以单个自然人为单位,社区银行、家庭金融是把几个单个的自然人绑定为一个组织,此时需要我们提升运营效率、快速跟进,围绕客户体验迅速解决问题。
邬敏炜介绍说:“其实全渠道服务的最关键本质是视频式交互和桌面共享,我们希望能够在上海银行的移动终端打造全渠道的服务体系,让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说,现在客户要去银行网点开户、签约,需要跑很远的地方、花很长的时间,尤其像上海银行这类规模有限、网点数量不多的银行,客户普遍感觉不便。如果我们能够用一些新技术,让客户在自己方便的场所(如家里、办公场所),直接与银行发生业务联系,把开户、签约的整个流程搬到线上,使客户通过各种设备就能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务。”
不过,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迅速发展的期待以及对安全问题的忧虑始终并存。如何既利用好互联网高效的、灵活的交互方式,同时也更好地控制安全和风险?
行业竞争形势发生了转变,传统金融机构亟须以更快的服务创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安全的运营环境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形势,这必然需要ICT技术强有力的支撑。
“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载体,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社交银行等都是构建在互联网平台之上的。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弹性,同时还有大数据分析,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这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应该取长补短,既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快速部署、利用互联网渠道,为客户制造更安全、更可靠的金融产品。大数据、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则更多地拉近了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但是交互越多,安全问题也会浮现,因此,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解决安全的风险,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安全靠简单的堵、拦并不能满足要求,在有效保障业务连续性和系统可用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进程,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乐嘉伟如是说。
9月,在为期两天的2014云计算大会(HCC 2014)上,华为发起了金融行业创新分论坛,以“ICT创新驱动全新金融服务”为主题,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利用ICT创新,打造更丰富、有效、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
显然,ICT技术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娱乐和消费方式、提升效率的同时,并实现了资源的自由使用和管理,未来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上海银行采用远程视频、远程协作等技术,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保障客户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践行“全渠道服务”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金融行业的张力正在显现。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