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智能手环开打价格战
“正式铺货到电商网站和实体卖场时,跟众筹的价格比起来,我们的手环定价会考虑下调。”8月13日,深圳一家智能硬件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7月底的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公司推出了79元智能手环。在尚未成熟的智能手环市场上,这个价格极具“破坏性”,不少厂商随即开始了降价动作。三天之后,杭州攻壳科技宣布其二代手环bongⅡ定价99元,比起一代bong手环便宜了近600元。
还没赚到钱就开打“价格战”,这种尴尬的背后凸显出残酷的现实:在市场还未打开的情况下,厂家难以靠品牌和服务溢价来收回成本,硬件的高溢价才是赚钱的不二法门,如今提前进入“价格战”阶段,智能手环厂家如何谋得生存发展?
戳穿高定价泡沫
百元价位受欢迎
“虽然智能手环最终一定是靠服务获得收益,但现阶段仍然是硬件在赚钱。”近日,记者走访多家深圳智能手环厂商,受访者均向记者表达了这个观点,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将硬件可获得的溢价压缩至最低,冲击了整个智能手环市场。
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小米手环的功能跟如今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并无太大差异。小米方面认为,79元的小米手环就是按照成本定价,打破了行业的高利润模式,并称小米一直是产品定价模式,根据产品成本定价,依靠单品获得高销量,最终获得利润,“现在79元的售价肯定是不赚钱的,因为前期有大量的研发成本。”
有网友列举一款手环的硬件成本,包括处理器(12.5元)、3轴sensor(6.5元)、电源芯片(2.5元)、电池(2.5元)、外壳和腕带(5元)、包装及外围(4.5元)、其他元器件(6元),得出的不含税价格是39.5元,加上17%的各种税费,硬件成本则为46.215元。除此之外,还有近百万元的开模费用,以及研发和营销费用。若售价控制在100元以内,厂商很难从硬件中赚钱,或者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
因为缺乏线下渠道优势,大多数智能手环在网络上铺货。记者搜索了淘宝、京东、易迅等多个电商网站发现,近期多款智能手环推出了降价或优惠措施,以应对小米手环的冲击,从销量上来看,百元价位的智能手环更受欢迎。
目前市场上国外的智能手环品牌主要有Fitbit、Jawbone up、Misfit Shine等,价格大多在700元以上,少有低端价位。国内的则包括华为、小米、bong、咕咚运动、乐跑、易悠等多达数百个品牌,有不少是79元到200元的低价位产品。
8月15日,在京东的智能手环分类中共有1488件商品,其中售价为99元的ibody追客智能手环销量第一,已经有6799人评价。淘宝网上销售量前3位的智能手环售价分别为99元、89元和138元,且均为降价销售,其中山水H1智能手环,原价为399元,目前售价降至99元,一个月内售出了2400件。“山水数码旗舰店”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降价是为了普及产品,99元的价格是按照成本价格出售。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