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蜗牛保险逆市“抢人”,互联网保险为何“火了”?
第一个需求关键字是“健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茜向记者指出,此次疫情会带来人寿、健康险的快速增长,网上销售成为发展趋势。保险公司纷纷设置健康在线咨询平台、赠送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健康险的公益活动、扩展覆盖新冠病毒的责任险,满足新的需求,效果显著。
互联网保险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泰康在线2020年1-2月保费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72.5%;有“三马”光环的众安保险的前两个月保费收入为25.65亿元,同比增长55%,也在疫情中实现了逆势高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视疫情也将学校“复课”提上议程,“复学”险也成为保险公司迎合市场需求推出的新产品。广东的首单复学险就已由人保财险东莞分公司签出。
从线下转战互联网,做了快三年保险经纪人的小龙,在疫情期间第一次体会到“在风口”的感觉。在疫情冲击全行业、线下代理人闹“保单荒”的情况下,他超负荷应付着“接不完的单子”,在2月、3月的业绩逆势大增60%。而小龙供职的蜗牛保险,近期还发起了逆市“抢人”的攻势,计划将经纪人团队扩容2-3倍。
危中寻机,保险科技凭借重塑行业的能力受到资本的追捧。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南燕科技、暖哇科技、CCCIS中国、保险极客等7家保险科技领域企业累计获得超6亿元融资。其中,保险极客C轮融资2500万美元,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智能员工福利保险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的冰火两重天态势,让保险公司加速线上化、数字化,保险科技成了抵御危机的“防护服”。
在诸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被疫情打乱之际,需要盘点超十万亿资产的中国平安将其2019年业绩提前出炉;通过AI招聘实现180万代理人队伍的稳定壮大,应对疫情有着很好的表现,这背后得益于其科技实力。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透露,平安能够在短期内将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顺畅地适应线上化,得益于过去十年累计投入超过500亿元用于科研,拥有“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
2月16日,全国首单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落地海南,首批100家重点企业合计保额2亿元,中国太保产险、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组成共保体承担风险。该保险产品主要承保复工、复产企业因场所内出现法定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企业因场所隔离、关闭、营业中断等因素,造成的产品损失、员工工资支出及隔离费用。
不出半个月,市场上就有20多家保险公司推出复工复产保险百余种。众安保险、微保联合微信支付等也联手针对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推出专门的营业中断险类产品等。
第一次体验“在风口”的感觉
作为靠互联网100%获客的保险经纪公司,蜗牛保险的创始人尚萌萌看见机会,她决定在线下代理人展业困难时出击“抢人”,一举将自己的经纪人队伍扩大到目前的2-3倍。
除了抢人,保险公司还在危机中发掘新需求,抢客流、抢市场。
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如火如荼,如何防范风险,又催生了新一轮的庞大市场需求,第二个需求关键字正是“复工”。
腾讯控股的保险代理平台——微保不仅提供疫情动态资讯,还推出了多款疫情专项赠险,以及专门的传染病保险,一系列的举措让其新增了2500万有效用户;传统巨头也动作频频,中国太保在疫情期间推出“视频医生”等线上化、移动化健康服务,向全国10万家庭免费赠送“视频医生”月卡,共有21.9万人开通了该服务;中国平安则原本业务生态中就覆盖了医疗健康,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作用,获取更多的线上客户。
与此同时,他还感觉到,单子比平时更好签了。“人身险的金额都比较大,产品设计也更加复杂,往往需要长线的沟通和跟进才能完成销售的转化,花费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很正常,但我最近最快的一单只花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与疫情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关。
“我每天需要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接待大量的客户,为他们设计保险方案,几乎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一根绷着的弦无法放松。我想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虽然看不见我的客户,但是他们都真实存在,并且有巨量的需求,甚至多到看起来似乎是个无底洞。” 小龙说道。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