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kuwanit.com):未来的电脑长啥样?
与40年前的芯片相比,如今的14纳米处理器实现了3500倍的性能提升和90000倍的效率提升,而成本只有其1/60000。
如今,计算设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计算本身则交织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芯片本身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智能手机、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中的系统芯片具有很多功能模块。这正是未来计算的一个重要特性:计算将跨越不同的设备与形态,让人们更加自由、开放地创造、分享、使用。这也正是英特尔所描绘的未来:无处不在的计算。
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
微处理器可以多小?多强大?对大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连手机和手表都实现了智能化,汽车也正在变成流动的电脑。人类正在走入“物联网”时代。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小卫告诉记者,“更像人”意味着计算机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知觉。有了这种计算能力,未来的智能手机和电脑设备将能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解决不了的问题。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告诉记者,摩尔定律在未来依然会推动计算机产业发展,“现在很多人说摩尔定律接近物理极限了,但是我们还是能清晰地看到,十年以后摩尔定律依然行之有效。”果真如此的话,未来的电脑和智能设备体积会继续收缩,而功能则会更强大,价格会更亲民。
如今,人们日常使用的很多设备都搭载了由晶体管构成的微处理器。得益于摩尔定律,这些设备在成本方面显著降低,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却不断实现飞速提升,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计算机感知世界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从听觉到视觉再拓宽到其他知觉,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应用场景的问题。”吴甘沙说。
从笨重的台式机到笔记本,从平板电脑到穿戴设备,电脑正变得更小、更轻、更薄。
美国著名工业实验室帕克研究中心曾发表研究称,“计算机最终将会消弭于无形,会被编织到生活的纤维中去。”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它又实时在提供计算服务。
别看“爱迪生”个头小,但它本领大。比如在和景德镇瓷器结合后,一个普通的瓷杯通电后,可以发微信、收邮件、玩游戏,还能播放音乐。
具有人类智慧,感知力越来越强“未来的电脑必然是越来越小、能力越来越强、功耗越来越低。”吴甘沙说,在计算机领域,其实除了摩尔定律以外,还有一个贝尔定律。
就像我们在8年前无法想象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你也很难预测,未来的计算机将发生哪些改变?具有哪些本领?
跨越不同的设备与形态
受益于摩尔定律的“增长奇迹”,英特尔成为PC和互联网时代的霸主。然而,工业界对于摩尔定律的“停摆”质疑,从未停止过。
(责任编辑:HN666)
吴甘沙告诉记者,过去两年,英特尔正通过各种芯片生产以外的努力,提高在物联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领域的市场份额。前几年,在科技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开发出一款名为“爱迪生”的芯片——Edison计算平台。它只有邮票大小,里面除了内置双核“Quark”SoC芯片外,还内置了Wi-Fi和蓝牙模块,可以运行Linux系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个性化体验的强大需求,使得电脑形态和体验的新变革又到了一个临界点。
吴甘沙举例说,未来的计算机可能小如灰尘,“至于输入方式可以是语音,甚至是脑波,而输出方式,则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显示出来。”
贝尔定律称,每过十年,计算机的形态就有一次显著的变化。“它会变得更小、更便宜,会有一些新的使用模式,并会产生一个新的产业。”吴甘沙举例说,从最早的大型机到小型机,从PC到笔记本,从现在的手机、平板,再到可穿戴设备,都延续了这个规律。
不仅仅是小,未来的计算机还将具有人类的智慧。在另一家信息产业巨头公司IBM眼中,信息科技的未来就在于认知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机能表现得更像人一样。
这只是Edison计算平台的一个小应用案例。吴甘沙告诉记者,在未来,英特尔将关注人们对智能体验的潜在需要,通过研究计算、通信、感知等技术,让机器拥有生命力和感知能力,实现智能生活。
据《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愿您的每句评论,都能给大家的生活添色彩,带来共鸣,带来思索,带来快乐。